龙华清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项目位于龙华区清泉街道,地块呈不规则梯形,项目北临清龙路,南接永淳路,东至龙华大道,西至和平路,车行交通便利,用地面积14589.7m²。项目地形存在高差,最大有7.1米,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状况,场地从东北往西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高度的台地,分别是66.80米、65.80米、61.10米的三个台地。项目周边教育资源丰富,西侧是深圳市龙华区清泉外国语小学,南靠盛世江南幼儿园,邻近观澜河和龙华文化体育中心。靠近轨道4号线和有轨电车清龙站,公共交通条件优越。


学校之初,是一个有学识的人在树下传授知识的场景。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习、谈经辩道、创作诗篇,前有孔子的“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后有东晋名士寄情于山水间的兰亭雅集千古流芳。“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是古人最寻常不过的学习场景。但是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里,土地紧缺,人口增长讯速,校园功能满足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的精神追求和与自然连接的审美情趣,于是我们想打破常规校园的建筑形式,打造一座融合自然生态、科学合理、教育理念先进的多元化“绿谷校园”结合场地高差,在用地红线边缘放置两栋六层教学楼,解决基本体量问题。把底层架空,营造更加开阔的首层视野,丰富校园建筑空间体验。在两座教学楼中间设置空中图书馆连接两侧教学功能。通过建筑退台创造连续的屋顶花园并与操场空间有机的连接,依据地势高差,在南北建筑体量之间形成“谷地花园”,创造出绿意盎然充满童趣的坡地景观。其中我们精心设计了廊道、平台、小木屋、探索洞穴等一系列有趣的小空间让孩子们可以在山谷尽情玩耍。为了连接横跨东西两个校区,我们在校园入口处设计了一座空中连廊将小学部与初中部紧密联系起来,并利用悬挑的形象入口——创造与社区共享的灰空间,同时承载家长接送等待区的功能。将运动场架空,扩展孩子们的运动场地面积,并在架空运动场下方置入食堂、小剧场、游泳馆、小球馆等大空间,增设风雨球场,为孩子们在风雨天提供运动场所。打造屋顶绿色廊道,连接屋顶花园和中心庭院,串联起整个校园,形成地毯式的校园生态网络,让架空层,坡地,台阶,阳台,屋顶,平台,挑檐——都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玩耍的空间。


未来一境希望在教学空间上构成“形象、艺术、交流、学术、运动”的序列,通过营造“NATURE 自然/科学”、“ART 艺术/文化”、“SPORTS 体育/健康”、“COMMUNITY 社区/交流”的使用场景,丰富校园使用体验。“探索洞穴”在上课之余呵护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利用屋面的高差,创造一片“屋顶梯田”让孩子们感受粮食从播种到收成的全过程。在“谷地花园”的周围设置平台和连廊,供师生们休息、交流、穿行;在屋顶梯田的顶端设置了“星空馆”,让孩子们通过兴趣拓展科学视野。在空中图书馆下方设置了“多功能展示环廊”,让孩子们在了解校史的同时艺术灵感迸发,同时还设置了多功能报告厅,充分感受艺术魅力。“立体运动场” 兼具大型会场、篮球场、看台等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接送高峰期的出入口。在立体运动场的下层,设置了室内的“时空游泳馆”和教师健身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教师的锻炼放松提供场所。建造“社区共享文体中心”——共享图书馆、风雨篮球馆、室内游泳馆、健身房,在保证学生使用及安全情况下,实现与社区错峰共享使用,充分挖掘土地使用价值。我们希望校园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教学的场所,还能培养孩子们多元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和他们在“绿谷”游园时的开怀大笑,为他们奉献一所与大自然共同成长、有趣、寓教于乐的校园

项目名称:龙华清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中标方案

设计单位:一境建筑设计

项目地址:龙华区清泉街道永淳路与华康路交汇处

用地面积:14589.7m²

建筑面积:29266㎡

容积率:1.7

建成时间:预计2023年建成

主创建筑师:何敏聪

设计团队:肖利军、韦一、谢翊、陈日明、何泽茗、周丽欣、吕博煬、陈雨暖


Copyright © 深圳市一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